人的先天五行是從那里來的?這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它一是來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這個理論在西醫的遺傳學中已經得到證實;其二來自環境,有山有水、有花有樹、山水有情、天氣平和、建筑之間錯落有致的環境,這樣的先天五行反映到人體中必相對完美。
環境對身體的影響已經不容置疑,而環境對人生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所謂“天人合一”的哲學概念即佐證于此。
除此之外,人們的高矮胖瘦、長相、性格無不受著環境的影響、打著環境的烙印。緯度高的地區,人們的個子高度會增加,性格也偏于直率,鼻梁也相應隆起、相對較長。隆起的、較長的鼻梁是為了適應外部寒冷的空氣,因為通過高聳的鼻梁,能夠使空氣加熱,進人肺部之后不至于溫度太低。相反,低緯度熱溫地區的人們,鼻梁就長得寬大低矮、相對較短,鼻孔也相對較大,這樣容易散熱。這樣,高而胖的北方人容易抵御嚴寒,南方矮瘦的體形便于散熱。由于地域環境的關系,人表現出了不同的結果,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么大!
既然自然環境對人的長相和外貌影響甚大,同理內心和命運也會影響甚大。因為人是“天地之靈秀,自然環境對人的日月之精華”。
人生天地之間,一時一刻也不能脫離周圍的環境,人和環境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物質、能量,意識、感情、磁場等多方面的交流。古代人們發現:在生產、生活中所選擇的地址,所布局的環境,如果得當,就會給人帶來鴻運;如果不當,就會給人帶來禍殃。于是,人們總結其中經驗,并用當時的文化意識觀念來解釋它,就逐漸形成了風水學的理論。
中國風水藝術源遠流長,展,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相宅活動,風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選址經過唐宋發、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它強調的是建筑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和諧。
從某種意義上講,風水學與建筑生態學的步調是一致的。但我們應當破除假借“風水”名義進行的各種迷信、騙局,也要剔除假借“風水”名義而摻雜的各種民俗,還“風水,,自然科學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