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的最初含義與天干一樣,是一種紀時符號,后來與自然事物的運動規律聯系起來、被引入四柱命理學之中。
地支簡稱為“支”,支乃四時運行的順序。地支共十二個,固定的順序為: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于、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人們將天空劃分為十二塊,再以北斗七星斗綱所指之地來確定月份。斗綱指的就是北斗七星中的一、五、七星,也叫魁星、衡星和構星,如果斗綱指向寅方,這一時期的月份就是寅月,如果斗綱指向卯方,就是卯月,這樣就形成了一年固定的十二個月。
《群書考異》指出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享”的意思,指萬物滋生。
“丑”是“紐”的意思,既萌而系長。
“寅”是“演’的意思,指開始生長。
“卯”是“冒”的意思,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已”的意思,指萬物巳成。
“午”是“作’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陰氣巳長,萬物稍衰、體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巳長成。
“酉”是“老,的意思,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是“滅’的意思,指萬物消滅歸土。
“亥”是“核,的意思,指萬物收藏皆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