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八卦起源的時候.我們曾提到象古人認為,四象應指春.夏.秋.冬或東、南.西.北。如果此說成立,那么.由四象進而成的八卦,其原始含義,就‘定與方位和時序相關。當然,也有人提出,八封本身就是表示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位和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存。立夏。立秋八個節氣。這些說法,雖然尚有待于進步驗證.但畢竟從側面向我們揭示了八卦與八方、八節或許有某種聯系。
在《說卦傳》中激發了許多人的想象力。文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好些人便根據這己載,再與系卦辭中多次提到的方位字眼聯想起來.并試圖與八卦相互結合,以尋求人勢與八個方位之間的某種聯系。這樣,八卦方位的問題.便呈現到了人們的面前.
原始的八針與八方究竟有無某種配合關系?如果有,又是怎樣的一種關系?我們今天已經很難弄清楚了。現在流行的八封方位排列,大致有兩種:伏羲(又稱先天八卦)文王八卦(又稱后天八卦).
所謂八卦的先天與后天之別,其成說當始于宋代。宋以前只存八卦和六十四卦.但在遠古的傳說中,——宜有伏羲得“河圖”而傳八卦的說法.《易·系辭刊即宣稱:“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從古書的記載可知,古人對于八卦與八方.早在段商之前中國人對方位的認識,只有二維的概念.即東南與西北.見言北者,往往與南相通,言西則與東相同.這—點.近代學者已作了十分有力的考證.隨著人類知識的積累和認識的提高.由二維到四維,八方的觀念便逐漸形成井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