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把皇帝稱作九五之尊,這個稱呼是怎么來的呢?其實,這個稱呼還是來源于易經。
易經64卦中,每卦的六個爻位排列有陰陽之分,排在奇數位的叫陽位,排在偶數位的叫陰位。如:初爻、三爻、五爻為陽位;二爻、四爻、上爻為陰位。爻象一般用▄▄▄▄▄代表陽叫陽爻,▄▄ ▄▄代表陰叫陰爻,陽爻稱作九,陰爻稱作六。如果陰爻出現在三爻位,稱作六三,如果陽爻出現五爻位,稱作九五,余類推。每當陰爻居陽位或陽爻居陰位時叫錯位、失位;每當陰爻居陰位或陽爻居陽位時叫得位、當位。
在爻位排列中五爻是級別最高最尊貴的,九代表陽爻,陽爻居陽位是當位、得位,而陽爻居五爻陽位時,就是最當位最尊貴的位置。古代的皇帝在社會上地位是最尊貴的是一國之主的位置,易經在古代一直被視為群經之首,所以古人用易經中最尊貴的爻位九五之尊來代表皇帝的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