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起名研究10年多。在實踐中逐漸發現了袱格數理起名法與十二生肖起名法的不足和缺陷,為此總結出五維全息吉祥起名法。.五維全息起名中的“五維,,指生辰八字五行、數理、形象、音象,從這.五個方面起名、改名對當事人的身體、婚姻、事業、學業、心理更加有利。五維全息起名法不但重視名字的音,形、義所含的信息(即“NID7T,而且重視生辰五行、姓名數理,所以此種起名方法難度很人,一般水平的人難以應用。經作者多年來對此法的研究飛觀察與驗證,根據生辰五行的客觀實際情況、配合五格數理、考慮}1的音、形、義,則取名、改名效果最佳。名字取得好可以適當改變先天要素的不足,給本人帶來良好的效果,從而讓其受益終生。
五維全息吉祥起名法操作步驟如下:被起名人的性別.....提供被起名人的出生時間......考慮生辰五行喜忌,選擇適合本人的五格數理結構,結合MDS、五行喜忌與與家長要求擬訂方案優選出3到8個姓名方案給當事人,爭當事人反饋定案。
1:采用輩分字起名法
用表示排行的輩分字起名是中國歷史上影響之大、范圍之廣、時間之久的民俗。上從皇室家族,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和尚、道士都有此講究。按照輩譜取名,一輩一字,世代分明地傳承下去,不致紊亂。表示父輩、子輩、孫輩等世代輩分的輩譜}t是各家族的先輩在生前就為其后幾代甚至幾十代人規定好的取名規范用字,起名時加上表示輩分的字就行了。采用輩譜字所起的名字又稱為“輩分名”。同一家族的成員如果姓名中含有相同的輩分字,則必定是同輩人。
字輩譜,又稱昭穆、字派‘行派、派序,用來辨明同宗家族世系血緣遠近的輩分。字輩譜對于理順整個家族或家庭的血緣關系,具有十分奇妙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同一家族的人,只要知道對方的名字,就清楚對方和自己的關系。
輩分字起名法萌芽于漢朝末期,形成于南北朝時代,唐朝以后就逐漸盛行起來。漢末劉表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劉琦和劉蹤,兄弟二人的名字都以“王”字為偏旁,體現了兩者的統一性。這是中國早期的帶有輩分特征的名字。在南北朝時代,一些帝王家族普遍使用輩分字起名,如:朱武帝劉裕有七個兒子,名字分別是義符、義隆、義真、義康、義恭、義宣、義季。把“義”字作為共用字,表示輩分;梁武帝有八個兒子,名字分別是續、綜、統、綱、績、綸,繹、紀,都含有偏旁“鄉”。到宋朝,制定輩分字習俗己成為制度,此時,輩分字不在是由父輩臨時為兒輩確定、而是規范了家族輩分字,即由家族統一為后來的世世代代規定好輩分字,當家族的一代新生兒出世后,就對號人座按照規定的輩分字起名。如宋太祖趙匡撤為家族后人規定了十三代輩分字: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也就是說,趙匡撤兒子輩的姓名中必須含有“德”字,孫子輩的姓名中必須含有“德”字,依次類推。趙匡撤的用意是從他這一代人開始,以“匡”為輩,加上上面的13個輩分字、恰好是一幅字輩對聯:
匡德惟從世令子
伯師希與孟由宜
可見,字輩譜并非隨意編寫的,它們或由一首詩組成,或是一句含義深刻的話,或是一副對仗工巧的對聯,表達了一個家族或家庭的理念,以寄托先祖對本家族的愿望。字輩譜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歷代帝王奉為圣人的孔子家族。孔子后代的字輩譜是中國歷史上輩分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的字譜、以一首五言詩表述如下: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昭先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愚修肇益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