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將宇宙萬物按其功能和性質,分類妞納到五行生克的原理中,用以揭示人體的生命機制,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五行起名法”,并且該起名民俗對中國人影響深遠‘。文學家獸迅在小說《故鄉(xiāng)》里描寫“閏土”這個人物,寫著:“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年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
生辰五行起名法的操作步驟:第一步是將出生時間轉換.為中國傳統(tǒng)的于支記時,也就是說,首先確定出生年、月、拜、時的干支;第二步是確定出千支對應的五行;第氣步是根據(jù)五行生克合化法則,判斷先天生辰五行的旺衰一喜忌;第四步是根據(jù)惆易》中和平衡原理與先天五行喜忌起名,名實相符,則姓名對人的一生起潛移默化的吉利作用。
干支記時更是中綱傳統(tǒng)文化典籍惆易》特用的時空表達方式,是《周易》推演宇宙萬物興衰的工具。怎樣推定出焦年、月、熱.、時的于支?求年干支的公式為:
(x一3)÷60=商......余數(shù);其中,x為所求于支的陽歷年數(shù)。余數(shù)即為所求干支的甲子序數(shù),查“干支序數(shù)表”,與余數(shù)相對應的十支就是年一:f支。千支序數(shù)表如下:
推算月干支。月天干是怎么得來的呢?方法很多,作者只向讀者介紹一種民間應用的簡使的年干起月干口訣“五虎建元歌”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丙辛之歲從庚茸
戊癸甲寅建正月
乙庚之歲戊為頭;
丁壬壬寅正月求;
十干年月順行流。
其歌又作:甲己丙寅首,
乙庚戊寅頭,
丙辛從庚起,
丁壬壬寅居,
戊葵甲寅求,
周而復始行。
“甲己之年丙作首”就是逢甲年和己年時,該年第一個月即寅月的月干是丙,干支記月為“丙寅”。例如:2004年的于支紀年是甲年,即甲申年,該年第一個千支記月是“丙寅”、第蒸個干支記月為“丁卯”,依次類推下去。記月的地支從寅開始按固定的十二支順序排列,地支記月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道:從立春到驚蟄這一段時間內(nèi),月支為寅,即寅月;從驚蟄到清明這一段時間內(nèi)為卯月……,其余月支可類推。請讀者注意:用天干、地支組合即“六十甲子”記錄月的方式,是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月支的。中國傳統(tǒng)的干支記月規(guī)則既不是以農(nóng)歷初一為起點,也不是以公歷1月1日,即尤旦為起點,而是以立春時間作為干支記年與記月的開始點,一年中的干支記月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署、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節(jié)氣開始的時間為起點,原因很簡單,就是農(nóng)歷有閏月,而干支記月侮年又必須為12個月。所以不能以初一為起點。這也是閏月不設獨立的干支記月的原因。
熱干支的確定可以通過數(shù)學公式求得,但通常做法是從萬年歷法書上查找所需要的日干支。